首页 >> 丝秆薹草

回家过年为了乡情乡愁0丝毛雀稗

发布时间:2022-07-13 17:05:16 来源:上蔡农业网

回家过年,为了乡情乡愁

四川通江县农民工何小琼

家乡的年味最难忘

本报记者张文

打工3年,农民变身“城里人”

“太久没回家了,村里人还认得咱们么?”何小琼和丈夫踏上归家的旅程时,心里不免有些忐忑。

何小琼夫妻是四川巴中市通江县诺江镇厍洪村村民,自从3年前外出务工,两口子便没再回来过。今年春节,两人总算下定决心回家过年。

当年夫妻双双外出务工的主意,是何小琼提出的。“地里刨不出金娃娃,不如学村里人一起出去挣钱。”在村里务农,家里收入每年仅有四五千元。

“隔壁张家的两个儿子都去广东了,每月兄弟俩都能给家里老人汇个一两千元回来。”在厍洪村,青壮年劳动力七成以上都常年外出务工。通江县是劳务输出大县,全县80万人口,常年外出务工人员近20万人。2012年10月,跟随外出务工的“潮流”,夫妻俩来到山西运城,进入一家劳务公司做建筑工人。

运城有着大量的外省农民工,何小琼夫妇很快融入到了当地的农民工队伍。虽然一开始,夫妻俩只能租住在工地附近简陋的房屋中,但也其乐融融:生活成本并不高,每天收工后,两人去附近菜市场买一些便宜的大路菜,住在一起的工友们常常轮流在外买一些肉食回来分享,为清苦的日子带来一丝温暖。

让夫妻俩更安心的是,离工地不远的城乡结合部有一所农民工子弟小学,于是他们把正上小学的儿子接到了运城。尽管两口子打工的工地三年来频繁变更,但儿子始终在这所小学就学——夫妻俩比较忙的时候,便让儿子寄宿在学校附近的工友家。

2014年,夫妻俩搬进了当地为农民工修建的廉租房。“每月200多元租金就能住楼房,我们算是过上了城里人的日子。”何小琼回忆,在收入最高的时候,他们每月能存下6000多元。

杀年猪、做腊味、串亲戚,院坝里笑声越来越多

打工3年,除了想家,何小琼最想念的还有家乡的“年味”。每到12月底,通江农村家家户户在置办年货之余,还会杀年猪、做腊肉。在运城时,租住的房屋内无法熏制腊肉,一家三口靠着老乡们过年返乡带回的腊味解馋。

这次一回到家,夫妻俩便一起动手杀猪:在农村,每家每户杀猪都会请邻里过来喝“泡汤”,也就是第一口肉汤。“以前杀年猪时,村里年轻人大多还在外打工回不来,只好老汉们上阵。”60多岁的邻居张德孟告诉记者,如今村里年轻人越来越多地选择返乡务工,现在杀年猪时,院坝里满是年轻后生们的笑声。

在通江农村,人们将猪肉浸泡一月左右,再吊在火塘上用柏丫枝烧火烟熏。这种腊肉香味可口,而且保存一两年不腐。如今村里人虽然还是照此法做腊肉,但家家户户不再做动辄上百斤的腊肉了。

“以前生活条件差,难得有机会吃肉。只要杀年猪,恨不得都做成腊肉存起来。”何小琼说,现在的农村顿顿有肉食,一户农家也就做数十斤腊肉便足够一年吃。

做好了腊肉,村民们便开始相互“串亲戚”。农村的串亲戚不严格按照春节时段,只要在外打工的村民返乡,便开始相互串门,一是交流打工的体验,二是分享用工的“情报”,商量来年的打工去处。

农村文化、产业齐发力,留住返乡农民工

这次回乡,让何小琼夫妇原本坚定留在城里的心思有些动摇。

“村里的日子不再像以前那么单调,比去城里打工过得舒坦。”何小琼说。虽然还没到农历春节,但元旦期间的文艺活动也让何小琼大开眼界。村里和隔壁的诺水村联合举行了家门口迎接“文化新年”的活动。“家家住进聚居点、公路修到家门口……”有村民们自己创编的表演唱《亲家母》,小品《吃酒》《斗地主》,还有趣味运动会,欢乐的气氛深深感染了何小琼。“据说春节期间的活动比这个还要热闹,还是在家过年有味道。”

“种核桃吧,比在外打工差不了多少。”村民屈勇说,他前年发展了2亩多核桃和1亩多花椒,年收入增长到一万多元。2015年,通江县38万亩核桃中有10余万亩挂果,产值突破2.6亿元。

“好!把家里的几亩地堆堆肥,咱们也种起来。”何小琼跟丈夫商量,不能仅仅种植经济作物,还要办起农家乐。“我们这里夏天凉快,现在路修得这么好,农家乐的生意肯定不错。”回乡几天,何小琼就和丈夫决定,春节之后不再外出打工了,留在家里,既能挣钱也能照顾家里老人。

山东沾化农民工刁红利

团圆的脚步挡不住

孔令峰李向中

大雪过后的鲁北沾化,银装素裹,红红的灯笼、贺岁的春联显得分外娇艳。冬日年底的味道一下浓郁起来,空气里弥漫着炸年货的油香气。

“有钱没钱,回家过年”

“天气不好,航班延误,耽搁了两天。我这心里可着急了,归心似箭哪!”山东沾化下河乡刁家村村民刁红利回家的路,比一般人要长得多。因为他平常在印度加尔各答务工,从事天然气管道焊接工作,干的是技术活,每月能有两三万元的收入。

一走就是一年,亲朋好友早就等在家里了。刁红利一进家门,便被乡亲围了起来。儿子一下子扑到怀里,亲昵地蹭着他的脖子,妻子芦文娟瞧着爷俩亲昵,沾满面粉的双手无处搁放,远远地站在人群外,幸福地笑着。

“我给老爸买了几瓶外国酒,表表孝心,图个洋气呗。”刁红利说,“现在买东西这么方便,给老妈和媳妇、孩子的礼物都是网购的,人没到家,他们都收到了礼物。”

刁红利还记得第一次出国打工回家过年,在北京下飞机转长途车时,看什么都好,什么都想买,而且专拣那上面印着“北京”俩字儿的买。如今,在刁家,与“吃”有关的传统年货不再稀罕,只是象征性地买了些糖果、瓜子。

“什么挣钱不挣钱,过年了,就是图个一家人团团圆圆的。”刁红利的父亲刁长宝快言快语地张罗着,“一块尝尝饺子。”

“在外一年了,馋饺子,更盼这过年饺子。”刁红利顺手拿起一个饺子放在嘴里。

过年的饺子,团圆的饭。在刁家村,一家人团团圆圆地吃顿饺子,既是老人们最盼望的事,也是孩子们最高兴的时候。

吃饺子、看大戏,年味民俗别样浓

眼瞅着子女儿孙都在跟前,刁长宝兴致上来,话也多起来。“咱这农村的新年可从腊月二十三就开始了。”刁长宝念叨着,“二十三,打发灶爷爷上青天;二十四,买上红纸写对子;二十五,翻箱倒柜去尘土;二十六,提上篮子去割肉;二十七,缝缝补补做新衣;二十八,炸好年货把面发;二十九,散酒不用装瓶酒;三十,团团圆圆别除夕——除夕夜里,戒律多得很,不能随地吐痰泼水,不准打骂诅咒,不许诓言诈语,不能扫地,全家谦和温顺,明灯守岁。”

在鲁北,初一吃过过年饺子,男女穿上新衣服,以宗亲远近为序开始,晚辈给长辈磕头拜年;拜年时要成群结队进行,显得家族人丁旺盛;拜年相遇时,都相互问候——“过年好”“起得早”“发啥”。只要登门磕头拜年,往日的嫌隙、内心的抵牾,都能烟消云散;如果不登门拜年,就算平时无隔阂也会引起老人猜疑,惦记一年。

更热闹的是,每逢过年,鲁北农村都锣鼓喧天,大多数村都拿出自己的“玩意儿”相互走访。除流传较普遍的秧歌、旱船、高跷等,还有渔鼓戏、狮包、竹马、芯子、虎斗牛等。这些民间曲艺节目融彩扎、舞蹈和歌唱为一体,孩子们最爱看的是“虎斗牛”。虎斗牛讲的是牧童放牛,遇到老虎,老虎暴起要吃牧童,这时牛与虎斗,猴子参与,猴虎相斗,牧童与牛借机逃走……一幕幕大戏富有生活气息,场面激烈,扣人心弦。

所以,每逢过年,鲁北的老人、孩子都是乐呵呵的,刁红利则一边感受着浓浓的亲情与年味,一边琢磨着来年的打算。

“尝尝我种的草莓!”堂哥刁红泉赶了过来,手里提着新采摘的草莓。刁红泉曾与刁红利一起出国打过工,手里有了积蓄后,就在村里承包了10亩地,建起大棚,种起草莓。“草莓种好了不比在外打工差!俺去年一年收入有15万元呢,你也别出去了,咱哥俩一起发展现代农业!”

刁家村目前已有返乡创业的农民100多人,创办项目60多个,带动全乡1000多名群众致富。冬日的暖阳照在大棚上,一颗颗红宝石似的草莓点缀着这个春节,映红了农家的日子。

12V铝电池充电器报价

兔羊毛儿童手套价格

河南郸城县永和酿酒厂

博白县双凤镇绿萝小学

天之堂

金混纺纱线

出口软装价格

YJV高压电缆报价

涉水喉价格

博爱县石头剪刀布童装店

友情链接